相关证书
新华社武汉12月8日电(记者喻珮、黎昌政)记者7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识到,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明取得阶段性成就,这一遗址出土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。植物考古事情者认为,这是长江中游经测定证实的最早的粟遗存,是北方旱作农业传入长江中游的最早证据。
2015年开始,为共同湖北荆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树,连系考古队对遗址展开新一轮考古掘客。其间,植物考古事情者在屈家岭遗址各时期遗迹和文化层收罗土样392袋,上自新石器时代的油子岭文化时期,下至战国晚期。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、植物考古学专业博士姚凌说,通过植物考古常用的浮选法举办研究,发明白一批炭化植物种子,经判断,确认个中33粒为炭化粟粒。通过碳14年月测定及量化统计阐明,考古事情者认为其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。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说,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最早发明、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,是“屈家岭文化”的发明地和定名地。该遗址浮选所获大量农作物种子、许多红烧土残块中发明的稻谷稻壳陈迹,以及出土数量庞大的酒器陶杯,均是内地不变农业出产勾当的证据。
今朝关于先秦时期农业的研究普遍认为“五谷”为水稻、粟、黍、小麦、大豆。团结连年对湖北江汉平原地域石家河遗址、城河遗址、纪南城遗址等的植物考古研究,考古事情者认为,最迟在东周时期,该地域已呈现“五谷俱全”的农业种植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