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证书
徽墨千年:亦淡亦浓
新华社合肥12月23日电 题:徽墨千年:亦淡亦浓
新华社记者汪海月、马姝瑞
安徽歙县,古徽州府治地址地。走进县城城东路的住民区,一间大院里坐落着乾隆年月老字号胡开文墨庄的余脉——老胡开文墨厂。
一间间房门内,炼烟、和料、制墨、晾墨、打磨、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考究,藏着徽墨的奥秘。
徽墨,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,因其“坚如玉、研无声、一点如漆、万载存真”等特点为文人书生所钟爱。2006年,徽墨建造武艺被列入首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61岁的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是徽墨建造武艺传承人,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,周美洪随着老厂走过了风风雨雨,也见证了徽墨的恪守与革新。
“徽墨在海内一度是被忽视的,跟着键盘、水笔这些现代书写东西占据普通人的书桌,徽墨的海内需求一度低迷不振。”周美洪说,20世纪末,老胡开文墨厂的墨多半销往日本,占据了80%的销量。
面临逆境,在恪守古法制墨的同时,周美洪开始寻求打破。“老祖宗制墨的工序和原料不行以变,但配方和制墨的情况却是可以改进的。”周美洪说。
磨墨费时也磨人,为了适应如今快节拍的糊口,厂里开始改造配方,提高下墨速度,如今仅需2分钟就可以下墨写字。同时,电炉代替了炭炉,压墨机、点烟机纷纷上阵,大大提高了产量。
近几年当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催生的“非遗热”,让徽墨的“守”艺人们看到了“徽墨的春天”。
“书法高潮鼓起,不只学书画的小孩越来越多,暮年大学也开设了书法课,如今海内的销量能占到一半。”周美洪说,此刻一年销量能到达2300万元,一些高新技能企业每年专门购买,勉励员工练字。
对付周美洪的儿子周健而言,传统企业假如不转型,这个“春天”稍纵即逝。“得抓住时机,另辟门路,走出本身的一条路。”周健说。
在更新技能、创新产物的同时,父子俩开始通过研学游和电商进一步推广徽墨。
2014年,借着全国兴办研学游的春风,父子俩把以往的出产式车间改革成参观式车间,把一间老车间改革成能容纳200人的讲堂,让学生体验相识传统制墨武艺。
几年已往,院子里的旅游大巴不绝增加,未来自北京、山东、西安等全国各地的孩子带进这个徽州深处的大院子,听听制墨间的“冲击乐”,看看一缕青烟的蜕变之路。
“2019年,墨厂欢迎了约15万名学生,我们但愿通过研学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一个笔墨纸砚的种子。”周健说,为了让孩子更感乐趣,厂里还专门融入卡通元素,设计了西游记、京剧脸谱等系列的徽墨。
在电商这条路上,父子俩的起步其实较量晚。以往厂里的墨多半直接供应经销商,去年,这家老字号开通了天猫官方直营店。“但愿可以或许通过电商和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直接成立接洽,得到反馈,让老厂的墨越发接地气。”周健说。
谈及将来,父子俩规划进一步在产物的文创设计、电商推广上下工夫。“要做老黎民都用得起、愿意用的墨,让千年徽墨真正走进寻常黎民家。”周美洪说。